浅谈学区房问题

浅谈学区房问题 学区房是指优质学校周围的住房。在就近入学的政策下,拥有该住房的家庭可以直接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当地良校读书。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,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,不惜花重金购置属于高质量学校学区的房产。这种行为导致名校周围的房价大幅上涨。 中大恒基市场部的数据显示,北京中关村一小学区的黄庄小区均价在每平方米25200元,较2007年最高点涨了20%,这个涨幅在学区房中仅为平均水平。更有甚者,北京小学学区的槐柏树后街区域涨幅高达44.74%。 “在去年楼市低潮的时候,学区房也没有明显跌幅,需求也比较旺盛,学区房价格是稳定的增长,不像有些区域价格涨跌受外部环境影响大。”21世纪不动产市场分析师孟奇说。 学区房问题的本质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。一些重点学校的经费投入,办学条件,师资力量,和学生来源相较于其他学校占有绝对优势。而房地产商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,带动房价非理性上涨,令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失去了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,同时也使名校不堪重负。因此,学区房问题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,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,加剧了阶级固化,影响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。 为了缓解学区房问题,一些地方政府做出了努力。上海政府出台政策,明确规定同一住址五年内仅有一次入学机会。五年的强制持有周期降低了学区房作为投资品的价值,使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。但是,以上方法只能起到暂时性的缓解作用。想要长久地解决学区房问题,则需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,增加考试选拔,调整房地产税征收政策等多种对策的共同作用。 姜博瑄

Read more

浅谈中国山区学校存在问题及对策

浅谈中国山区学校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许多贫困地区,接受教育是人们实现阶级跃升的唯一方式。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,山区学校教育水平相较城区教育远远落后的问题进入了大众的视野。在中国,阻碍山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。分别是自然条件,经济基础,以及群众思想观念。 山区村落分散,山路险峻的自然条件造成了上学路上花费时间长,风险大。比如在云南昭通市坡头镇,年仅六岁的小学生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五公里才能到达学校。在寒冷的冬天,到达教室的他们头发、眉毛上都结满了白霜。许多年幼学生的体力无法支撑这样的长途跋涉,家长只好忍痛延缓他们的入学时间。 山区经济的相对落后造成了人才流失。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教师大多会选择移居城市,导致山区教师队伍良莠不齐。众多年轻夫妻前往城市打工也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。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引导和关怀,更容易缺乏目标与自觉性,从而荒废学业。 此外,许多山区村民观念落后,重男轻女思想严重。他们认为女儿即使成绩好考上了大学最后也终究要嫁人,不如在家分担家务,减轻生活负担,从而对女孩读书持消极态度。 要缓解此类问题,则需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,尽量选址在人口集中地区,并修筑通向学校平缓易行的道路。强化师资力量建设,兑现对山区教师的人才补贴。做好群众思想工作,更新教育观念。一个鲜活的例子是七一勋章获得者,时代楷模张桂梅。她坚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,爱生如子。她亲自走访辍学女生家庭,宣扬教育改变命运,在十余年中把进两千名女生送出了大山。 姜博瑄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