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中国山区学校存在问题及对策
在许多贫困地区,接受教育是人们实现阶级跃升的唯一方式。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,山区学校教育水平相较城区教育远远落后的问题进入了大众的视野。在中国,阻碍山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。分别是自然条件,经济基础,以及群众思想观念。
山区村落分散,山路险峻的自然条件造成了上学路上花费时间长,风险大。比如在云南昭通市坡头镇,年仅六岁的小学生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五公里才能到达学校。在寒冷的冬天,到达教室的他们头发、眉毛上都结满了白霜。许多年幼学生的体力无法支撑这样的长途跋涉,家长只好忍痛延缓他们的入学时间。
山区经济的相对落后造成了人才流失。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教师大多会选择移居城市,导致山区教师队伍良莠不齐。众多年轻夫妻前往城市打工也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。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引导和关怀,更容易缺乏目标与自觉性,从而荒废学业。
此外,许多山区村民观念落后,重男轻女思想严重。他们认为女儿即使成绩好考上了大学最后也终究要嫁人,不如在家分担家务,减轻生活负担,从而对女孩读书持消极态度。
要缓解此类问题,则需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,尽量选址在人口集中地区,并修筑通向学校平缓易行的道路。强化师资力量建设,兑现对山区教师的人才补贴。做好群众思想工作,更新教育观念。一个鲜活的例子是七一勋章获得者,时代楷模张桂梅。她坚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,爱生如子。她亲自走访辍学女生家庭,宣扬教育改变命运,在十余年中把进两千名女生送出了大山。
姜博瑄